当前位置: 主页 > 频道 > 财经要闻 > 详情
全球微速讯:科普|血栓的早期信号,老年要警惕

来源东方网   2023-05-16 06:31:12

静脉血栓被称为“隐形杀手”,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的相关资料显示,全球每16秒就有一人患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而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最常见的院内死亡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日前生活中,刷剧、打牌、长途旅游,是很多人小长假的休闲套餐。殊不知这些长时间久坐的休闲方式,可能会让腿部形成一种极其危险的血栓——深静脉血栓。这种危险的血栓还有可能脱落顺着静脉血管一路回流到心肺上,引发致命疾病“肺栓塞”,在心脏内科的“猝死排行榜”上肺栓塞就排在第三位。脑梗和心梗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还有很多的名人也因此去世,如大家熟知的相声演员马季、相声演员侯耀文、小马奔腾的董事长李明等。如今社会老龄化更加面临这一严峻的问题。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不仅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而且血管弹性变差,在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很容易形成血栓,是造成心梗、脑梗、肺栓塞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不过,血栓有一些早期信号,提示人们加强警惕、积极防范,让我们一起认识血栓、预防血栓、早期发现血栓。

1.什么是血栓?


(资料图)

血栓是血管内的血液或成分凝集后形成的固体小块,通常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等组成。在健康人体中,血液具有可凝固性,外伤、出血时发挥出止血作用;一旦凝血-抗凝机制失衡,就容易形成血栓。通俗来讲,如果把血管比喻成管道,那么血栓就是造成管道堵塞的物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均可能发生。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诊疗技术的进步,误诊率、漏诊率下降,近年来我国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长期卧床、手术恢复期、创伤、肿瘤、50岁以上,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2.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的区别

动脉血管与静脉血管均可能出现血栓,但两者的形成原因具有一定区别。

(1)动脉血栓

动脉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破裂密切相关,多见于冠状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可能造成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等致命伤。动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包括:一是血管壁异常,例如患者患有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因血管壁的结构或功能改变,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二是血液黏稠度增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吸烟酗酒等,会提高血栓形成风险。三是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大量积聚形成血栓。

(2)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与血液流动减缓有直接关联,主要分为浅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三大类,其中肺栓塞是最致命的一种情况。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一是血流瘀滞,例如肥胖、创伤、妊娠、长期卧床等,因人体运动量减少,血液流速减慢甚至瘀滞。二是凝血功能亢进,主要是在骨髓增生、恶性肿瘤的影响下,导致凝血功能亢进,导致血栓形成。三是药物因素所致,例如长期口服避孕药,药物中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影响维生素吸收,造成糖或血脂代谢异常,进而形成血栓。

3.血栓的四大早期信号

血栓虽然危害严重,但它有一些早期信号,提示人们加强警惕、积极防范,最大程度上降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1)睡觉时流口水

睡觉时偶尔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老年人睡觉时经常流口水,且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应警惕是脑血栓。这是因为,脑血管内有血栓,会干扰咽喉部位的肌肉功能,睡觉时主动控制肌肉的能力丧失,导致口水流出来,此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2)起床后眩晕

数据调查显示,患者脑血栓发作前,约70%的患者在晨间起床后存在眩晕症状。如果家中老人起床后经常眩晕,或工作后、活动后经常眩晕,应怀疑是脑血栓引起的,尤其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更要加以重视。

(3)胸部闷痛

老年人体育运动减少,循环代谢和血流速度减慢,胸部发闷、疼痛也是血栓形成的一个征象。这是因为,血管中出现血栓后,栓子脱落并随着血液进入肺部,影响肺部正常的呼吸功能,就会出现发闷、刺痛或锐痛,与心脏病的症状相似。

(4)四肢麻木肿胀

老人如果感觉四肢长时间有麻木感、肿胀感,可能是动脉血栓造成的。当血栓形成后,局部血流阻塞,因肌肉缺血皮肤变白、体温降低,甚至摸不到手背、足背上的动脉。如此一来,手脚就会肿胀,伴有麻木和疼痛,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避免留下后遗症。

4.脑血栓的先兆症状表现

脑血栓是血栓的一种常见情况,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神经功能缺损。除了睡觉时流口水、起床后眩晕,老年人脑血栓的先兆症状表现还有以下几种:

(1)突然剧烈头痛

无明显诱因突然剧烈头痛,头痛伴有抽搐,存在昏迷、嗜睡症状,用力咳嗽时疼痛加重,头痛的部位与性质发生改变等,以上情况均可能是脑血栓造成的,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2)哈欠不断

在缺血性脑血栓患者中,约80%的患者在发病前5-10天,会有哈欠不断的现象,是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先兆表现。

(3)步态异常

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例如步履蹒跚、双腿无力、肢体麻木等,也是脑血栓的先兆表现,很容易发生跌倒、摔伤。

(4)血压异常

血压突然升高至200/120 mmHg,或突然降低至80/50 mmHg,是脑血栓的先兆,与机体应激状态、自我调节、用药等情况有关。

(5)鼻出血

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鼻出血症状,或伴有眼底出血、血尿等,也是脑血栓的先兆。

(6)其他

进食或饮水时呛咳,吞咽困难,经常感到疲倦,耳鸣等,也是脑血栓的先兆表现,出现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均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5.预防血栓的相关措施

血栓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出现早期信号或先兆症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血栓进一步发展形成,从而减轻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预防血栓的相关措施总结如下。

(1)科学饮食

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摄入,例如: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食用大蒜、木耳、洋葱、鱼肉、葡萄籽提取物等。喝茶时选择淡茶而非浓茶,严格控制饮酒量,最好戒烟。

(2)稳定血压

血压高低与血栓形成具有关联,尤其在夏季与冬季稳定血压水平,可以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夏季天气炎热,人体血液循环减慢,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此时老年人应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冬季天气寒冷,应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刺激血管,保护血管功能。

(3)适当运动

坚持适当运动可加快血液循环,避免血栓形成,例如慢跑、舞剑、游泳、打太极等。需要长期卧床的人群,应定时改变体位,尽早下床活动。平日里不要久坐,必要时可穿上抗血栓弹力袜。

(4)消除高危因素

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消除高危因素能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如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肺心病等。具有高危因素的肥胖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预防。

(5)其他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会自我减压;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对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回流;定期健康体检,了解躯体健康状态等。

综上所述,血栓在血管外科、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多见,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原因。文章详细介绍了血栓、脑血栓的早期信号和先兆症状,并提出生活中的预防措施。希望通过本文,为老年人群提供参考,提高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

作者: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