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频道 > 财经要闻 > 详情
科普|老年贫血怎么办?

来源东方网   2023-08-23 19:35:19

据中国健康调查报告,6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的患病率达到21.5%,最常见的原因为慢性病贫血和营养性贫血,比较少见的因素还包括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感染和肿瘤等,其中尤其需要关注一些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如多发性骨髓瘤等。

什么是老年贫血? 

贫血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一般我们通过血红蛋白(Hb)水平来判断。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低于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低于110g/L,孕妇Hb低于100g/L,对于老年人,HB低于110 g/L以下,可以诊断贫血。


【资料图】

从字面来理解:贫 少,血 红细胞;贫血是指我们外周血的红细胞容量减少。由于红细胞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1972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认为在海平面地区Hb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6个月到

依据血红蛋白浓度(Hb)分为不同程度, 贫血可以分为不同程度:

根据红细胞形态,尤其是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

2.正细胞性贫血:MCV在80fL~100fL。

3.小细胞性贫血:MCV

老年贫血常见哪些表现?

老年贫血的症状,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发生的速度、机体的代偿能力等,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老年人本身进食较少,伴有多种系统慢性疾病,临床上可以出现面色苍白,皮肤萎黄,毛发干枯,等表现,进而导致头晕,乏力,心跳快,活动后心慌气急,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倦怠,体重下降等表现,甚至出现异食癖。

需要注意的是,贫血的判断需要结合地区,年龄,性别及生理因素等,并非所有的人统一用同一个标准,比如,生活在高原地区比较久的居民,由于相对缺氧,体内代偿,Hb正常水平就是比平原地区的居民要高;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由于血浆容量增加,Hb稀释性降低,容易被误诊为贫血。因此需要结合每个人的个体情况进行分析。

打个比方来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块庄稼地,种了各种粮食,其中一种是红细胞。红细胞少了,最可能的原因无非是三类:1)产量少:庄稼种子或者土壤有问题(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辐射,药物,感染,肿瘤等其他疾病导致骨髓受累),肥料不够(缺铁贫,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贫);2)破坏多:虽然产量不少,可是长出来的庄稼被破坏了(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脾亢,蚕豆病,以及一些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因素导致的红细胞容易破坏等);3)被消耗:产量不少,也没被虫子吃掉,但是损耗多,比如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像月经量多,痔疮,消化系统溃疡,泌尿系结石,心脏瓣膜,子宫肌瘤等。所以说,贫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鉴别需要结合很多信息。

那什么样的人容易贫血呢? 

据WHO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上千万。中国患贫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国家,其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老人和儿童高于中青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国妇女贫血率在20%左右,孕妇高达35%,儿童贫血率在25%左右,成年男子贫血率则在10%左右。

年轻女性,月经量比较大,有血块,或者每个月月经时间长;或者长期素食,浓茶,咖啡,近年来因减肥而造成营养失调,形成了严重贫血的又一人群。

男性:痔疮,消化道溃疡,慢性病,如不明原因的贫血药注意早期筛查鉴别;

65岁以上老年人有10%左右贫血,其中恶性肿瘤(包括血液系统及非血液系统肿瘤)占1/3,许多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可以仅仅以贫血为首发表现。比如多发性骨髓瘤,起病比较隐匿,诊断的时候都是比较晚期,但90%患者有贫血,其中有73%的患者早期就是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另外,还有像淋巴瘤、结肠癌、胃癌、卵巢癌等血液及消化系统肿瘤,以贫血起病,需要早期警惕和鉴别肿瘤的可能。

老年贫血的发生机制?

老年人的贫血发生,往往有多种因素参与,最常见的机制包括三个方面: 

1)造血工厂原材料不足:如胃部手术、进食不佳导致的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营养性贫血,长期素食、消化系统溃疡、痔疮出血,子宫肌瘤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2)造血工厂设备损坏:由于年龄、慢性疾病、病毒感染、理化因素等影响,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下降;

3)造血产品损耗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脾亢、心脏瓣膜、遗传性疾病等引起红细胞破坏等。

老年贫血的注意事项?

65岁以上老人有10%左右贫血,其中恶性肿瘤占1/3,有些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可以仅仅以贫血为首发表现。比如多发性骨髓瘤,起病比较隐匿,多伴有骨痛,诊断的时候都是比较晚期,其中有70%左右的患者早期就是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另外,还有像淋巴瘤、消化道肿瘤等,老年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需要早期警惕和鉴别肿瘤的可能。

作者简介:

周莉莉医生,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嘉会国际肿瘤中心血液肿瘤负责人。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获医学硕士学位;上海长征医院获血液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期间,她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血液肿瘤科完成了2年博士后工作。先后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工作,目前为嘉会肿瘤中心血液肿瘤负责人,从事血液内科临床工作15余年,为血液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擅长骨髓瘤、淋巴瘤、贫血等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

周医生先后主持并完成过美国UCSF骨髓瘤转化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浦江人才计划、中国医师协会骨髓瘤专项基金等,参与完成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及国家和省市级临床研究。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16篇。

现为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血液医学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病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美国肿瘤协会(ASCO)会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实验诊断学移植免疫组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