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大力弘扬绿色生活风尚,盈浦街道抓好关键环节、补齐工作短板,凝聚各方合力,在模式创新、举措创新、优化流程上下功夫,将昔日“痛点”变“亮点”,以行动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全力做好垃圾分类这件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分类管理
打好垃圾分类“组合拳”
(相关资料图)
盈浦街道地处青浦主城区,拥有2300余家沿街商铺,街道创新引入沿街商铺“红黄绿”三色标识牌分类管理措施,成立了由综合行政执法队、城运中心、综合整治办组成的三支“扫街组”,对辖区商铺开展全覆盖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沿街商铺合规性予以动态标识,通过三色标识牌分类管理措施,将一些拒不改正、严重违规的违规者记录在案,形成一套重点对象清单,有效提高执法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我们扫街组对分类投放容器设置不规范、分类投放不精准等存在违规的商户,张贴黄牌,在后续检查中提高检查频次,整改完毕复查合规的,即可揭去黄牌。对发现拒不整改、严重违规或多次发生违规情况的商户,张贴红牌,移交综合执法队跟进执法,并在后期进行重点复查。对符合分类标准的商铺作为达标商铺,即视为获得绿牌。”盈浦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王赟说道。
“人防+技防”加持
助力垃圾分类“新时尚”
为进一步深化居民垃圾分类理念,街道各社区和物业奇招迭出。盘龙浦社区积极探索“人防技防机制”,所属山湖秀物业公司率先试点安装“电梯AI警戒系统”和“高空抛物监管系统”,自动抓拍居民乱投放等不文明行为,实现“零接触”取证,形成一条完整证据链,为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提供有力依据。“我们小区物业人员、居委会干部会根据抓拍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溯源排查,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以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的方式,不断深化居民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盘龙浦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夏玉勤说道。
民乐社区在垃圾投放点位安装可移动摄像头,以24小时智能监测模式替代人工监督模式,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垃圾分类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高投放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效率,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工作。民乐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王建平表示,安装摄像头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让原本抱有侥幸心理乱扔垃圾的居民有了顾虑,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我们对社区进行分片划区,居委干部责任包干,开展常态化巡查。垃圾分拣员、志愿者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根据垃圾分类投放的高、低峰时段灵活安排人员数量和任务,避免出现高峰人手不足,低峰人员空闲浪费的情况。”西部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珠充分发挥“神经末梢”作用,统筹好党员干部、楼组长、志愿者等力量,协调好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作用,多元共治推进垃圾分类走深走实。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动垃圾分类融入“新日常”
复兴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熟人效应”优势,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让垃圾分类管理变得更有温情。小区垃圾分拣员王友新在分拣垃圾时捡到居民的钱包,第一时间上报居委会并成功找到失主。失主周女士面对失而复得的钱包十分激动,坚定地表示会积极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社区里像王友新一样的分拣员、志愿者用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感化了一个又一个小区居民身体力行加入到垃圾分类、美化家园的行列中,小区的整体环境面貌得以改善。
浩泽社区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不文明曝光台”专栏,每日发布不文明现象;在楼道宣传栏曝光不文明行为,形成“线上+线下”双曝光制度,引起居民群众共鸣。浩泽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庄军表示,通过每日曝光社区不文明行为,一方面是让更多居民群众参与监督、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讲文明、守秩序的意识,自觉摒弃不文明陋习。
双桥、万寿、赵屯浦、崧子浦、庆华等社区不断加强“家社校联动”,积极开展“绿色家庭”评选、“大手牵小手”“环保袋DIY”“可回收物回收”“变废为宝”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广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让居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化的深层意义。
做好垃圾分类要久久为功、行稳致远,盈浦街道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目标、狠抓落实,不断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增强居民群众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意识和参与意识,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和质效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