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二届建筑结构可持续发展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相关资料图)
2023年6月8日至10日,第二届建筑结构可持续发展创新论坛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论坛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指导单位,华建集团(600629)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勘察设计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木建筑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震安科技(300767)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筑结构》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华建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沈立东,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总工程师、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王卫东,华东院党委书记姚激,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资深总工程师江欢成,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院顾问、资深总工程师汪大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东院首席总工程师周建龙受邀参会。
6月9日
学术报告
6月9日的学术报告环节共邀请2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设计院总工、专家教授做精彩的主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房地产、设计、科研、施工、审图等单位的近300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本次会议。
沈立东在致辞中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建筑结构形式日益繁杂,技术创新是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华建集团在结构领域始终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依托雄厚的人才、技术积累实施多维度的技术开拓,聚焦数字化转型和双碳研究,搭建创新研发平台,在原创设计、专项化设计方面不断打造新高地。希望本次论坛能够搭建专业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通过加强技术交流,全面推进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助力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共同落实国家战略,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姚激在致辞中表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结构行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更加注重对技术和品质的要求。通过结构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美观性,是当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历史使命。伴随着71年的时代发展,华东院形成了诸多的专项产品线,在空港建筑设计领域,华东院探索“建筑形态美”与“结构力学美”的有机融合,以结构的表现张力塑造独特的大跨度建筑空间,打造了包括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4航站楼及交通中心在内的数十个城市与国家门户地标形象,也通过这些项目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结构总工周健及其团队近年来完成了一大批规模和难度极具挑战的项目,也形成了具有前瞻性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未来,华东院将通过结构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社会奉献更为合理、经济、可持续的建筑作品。
江欢成为大会作“关于创新的思考”的开场报告,鼓励行业同仁要从创新驱动发展角度出发,勇于超越、敢于突破。
王卫东作“软土地基历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技术与应用”的主题报告。结合上海历史风貌区保护更新的需求,分享了软土地基历史建筑地下空间的几种开发技术,并结合实施的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华建集团结构专业总工程师、华东院结构总工程师周健主持会议开幕式并作“结构微创新-基于建筑需求与环境约束的探索”的主题报告。近年来,周健带领团队在结构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领域持续发力,完成了一大批规模和难度极具挑战的项目,包括杭州萧山机场三期、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长沙冰雪世界、G60科创云廊及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4航站楼等。
华东院结构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耀康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4航站楼结构设计”为题在会上分享了乌鲁木齐T4航站楼设计关键技术。副总工程师蒋本卫同时就相关技术问题做了简要介绍,帮助与会者能够在次日参观中更好地了解项目。
华东院建筑工业化与智慧设计研究中心总监李彦鹏以“结构可能是最适合跨界做建筑数智化的专业”为题作了汇报,分享了专业创新和数字技术发展前沿的相关思考。
汪大绥、周建龙担任报告环节主持人,并对演讲进行精彩点评。
6月10日
项目参观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4航站楼及交通中心
6月10日上午,与会院士、大师及专家一行前往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4航站楼及交通中心进行参观。该项目由华东院原创设计,目前已结构封顶,处于室内装修阶段。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是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地区的重要枢纽,是我国八大区域国际航空枢纽门户机场之一。机场新建的T4航站楼按照近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规划,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含一个主楼和三根平行指廊。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含夹层)。
航站楼以“丝路天山”为主题,主楼连绵起伏的屋面隐喻“天山”,条形的侧天窗和室内条状分隔的屋盖又让人联想到“丝路”,钢管混凝土柱支撑的空间曲面网格屋盖结构忠实地勾画了这一形象。
乌鲁木齐地处高烈度地震区,昼夜温差大,风、雪荷载大。航站楼用地范围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回填最大填方高度约25m,平均填方高度约14m。
航站楼中心区平面南北向长约510m,规模大且结构复杂,属于抗震超限的重点设防类建筑。为消除平面尺寸大带来的温度作用的不利影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弱地铁、城铁通过时对上部结构的水平振动激励,航站楼设计采用隔震技术。为确保错层隔震的变形协调,从概念设计上采用加强措施增强错层的整体性。
隔震层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主要布置在建筑周边。南北两端布置柱间支撑(承载型屈曲约束支撑),大跨度框梁采用预应力技术,楼板沿长向布置温度预应力筋。航站楼主楼屋盖造型为双向自由曲面,双层空间曲面网格+天窗桁架结构体系。三角区框架跨度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楼板缺失、局部错层等情况。在三层楼面与三夹层楼面之间结合建筑墙体布置金属耗能墙,提高了该层大震的抗震性能,以起到“保险丝”的作用。
华东院作为国内建筑结构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先行者,通过本次论坛与业界一起以专业的研讨和精准的视角分析讨论目前结构设计行业面临的问题,探寻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