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速递 > 详情
阳光电源获5家机构调研: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协作效率,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效响应机制,继续加大产品创新,发挥规模优势,努力保持盈利水平(附调研问答)

来源同花顺iNews   2023-08-28 16:27:22

阳光电源(300274)8月25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3年8月24日接受5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证券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报告期内行业情况、公司经营及财务情况回顾2023年上半年,行业发展跟公司年初预判基本一致,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的驱动下,全球新能源的经济性改善明显并保持了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从去年上半年的92GW攀升到148GW,同比增长61%,国内从31GW攀升到78GW,同比增长150%,全球储能新增装机从19GWh攀升到42GWh,同比增长122%,持续保持了爆发式增长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充分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坚持纵深发展,持续推进市场、产品全覆盖战略,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凸显,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逆变器、储能等核心业务持续放量,上半年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33%,公司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384%,实现了超预期发展。 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营收质量也非常健康,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70亿元,同比增长479%,超过了公司净利润。 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长效因素,一是公司市场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提升带来的品牌溢价;二是公司在持续加大研发创新,开展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三是规模效应,制造成本、采购成本、期间费用等各项成本有一定的下降。同时也得益于一些短期因素,比如今年上半年运费下降,汇兑收益等,公司也在密切关注汇率走势,制定相应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长效因素中的第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的背后是公司产品创新和服务所带来的价值传递。在创新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0.5亿元,同比增长45%,重点在电力电子技术、电网支撑技术、三电融合技术等领域加大创新力度,公司的长板优势持续加强。 比如在电力电子领域,公司持续深耕电力电子技术,实现了逆变器全球领跑,权威数据咨询机构标普全球公布202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企业出货量排名,公司以77GW的成绩蝉联全球第一;公司最新研发的直流2000V高压逆变器在陕西榆林“孟家湾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这是2000V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并网实证,标志着光伏系统成功从1500V进阶至2000V,在光伏降本增效之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在电网支撑技术方面,公司创新推出干细胞电网技术Stem Cell Tech,将应用于能源基地、柔性输电、孤岛供电、终端用能等场景中,帮助提供惯量支撑、提升系统强度、快速恢复电网、提高辅助收益等,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稳定难题。 在三电融合方面,公司面向大型地面应用场景,推出“三电融合”的PowerTitan2.0全液冷储能系统,采用314Ah大容量电芯,配置嵌入式PCS,实现交直流一体化,标准20尺集装箱容量达2.5MW/5MWh;同时搭载干细胞电网技术,实现系统更高效、更友好、更安全。 在多能融合方面,我们充分发挥集团在光风储电氢深度布局的优势,基于终端新能源应用场景,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如光储充等融合方案方面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长效因素中第二个重要因素是规模效应,公司规模效应持续体现,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研发、销售和管理三项期间费用率从去年上半年的17.4%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1.7%,下降了6个百分点。 具体到业务来看,公司上半年主要盈利贡献来自于光伏逆变器、储能业务。 在逆变器业务方面,公司延续了去年快速发展的势头,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发货50GW,同比增长63%。光伏逆变器业务上半年收入106亿元,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续加大在品牌、产品创新、渠道及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公司的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持续保持领先。 在储能业务方面,公司也延续了去年快速增长的势头,上半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发货5GWh,同比增长152%,储能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85亿,盈利能力也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美国、欧洲和中国储能市场持续上量,公司持续发力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技术,持续提升电芯定义能力,打造专业储能系统,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精益运营,优化从订单、备货到交付的供应体系,现场交付能力也持续提升,减少了现场施工交付时间,降低了现场施工成本,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另外,对于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上半年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了快速增长,主要贡献来自分布式户用,公司加速向分布式户用业务转型。 二、对未来行业发展的观点新能源行业的增长逻辑来自于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及压力、新能源经济性持续改善这两个核心驱动因素。 步入2023年,行业的增长逻辑更加确定,第一是碳中和的大目标不仅没有变化,反而更加紧迫,每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依然持续上量,未现拐点,带来全球温度上升,厄尔尼诺现象频发,全球更热,降雨变少,甚至干旱;欧洲2023年试运行碳关税、2026年正式运行,预计2030年欧盟碳价将达160欧元/吨,企业碳成本骤升。 第二就是经济性,行业供应链供需矛盾逐步缓解,卡脖子环节的上游硅料、碳酸锂产能逐步释放,价格逐步回归,带来终端的经济性持续改善,光伏、储能的投资收益率大幅提升,刺激光储持续快速增长,因此,2023年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确定性强,特别是地面大电站、大储能的发展逻辑更顺畅,发展也更为强劲,去年高价组件导致地面项目经济性较差,部分项目受到抑制,今年组件价格下降后,地面电站的经济性明显变好,地面电站装机得以释放,预计将会快速上量,当然户用分布式也依然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展望未来,行业发展的主逻辑依然没有变化,一是碳中和的目标,未来低碳能源发展路径是确定的,新能源发展空间还很大,目前全球发电量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仅31%,其中风光发电占比仅13%(风电7.4%,光伏5.6%),预计2050年全球风光发电占比提升至70%,风光发电量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二是新能源未来规模化+技术进步,度电成本持续降低,经济性持续改善,新能源将是最便宜的电力来源,风光储氢融合将是大势所趋,预计未来将保持快速增长。 三、问答环节

问:上半年逆变器和储能市场分布比例,高毛利的原因及对未来毛利趋势的展望。


(资料图片)

答:逆变器业务海外占比一直比较稳定,在60%以上。储能业务海外占比也比较稳定,在80%以上。海外占比高的主要是美国、欧洲、亚太及澳洲,同时中东市场在持续增强。 今年综合毛利率的提升小部分来自于汇兑收益、运费下降等,最核心还是来自于品牌溢价、产品创新和规模效应。 经济性是驱动光伏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毛利会稳中有降,稳定毛利核心要靠规模效应,足够大的规模效应能够覆盖毛利降低的影响,才能使得整体利润保持持续增长。

问:欧洲户储库存情况是怎样的。

答:渠道库存逐步消化,同时又有新的订单,公司一直按计划出货,情况是正常的,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德语区国家等优质户用市场,出货量按计划增长。

问:请对三季度的营运情况展望。

答:三季度正常经营,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协作效率,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效响应机制,继续加大产品创新,发挥规模优势,努力保持盈利水平。

问:请展望明年储能收入和利润的占比的权重。

答:储能市场需求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都在100%以上,所以未来几年包括明年的收入占比肯定还会大幅增加,储能收入及利润的贡献将会进一步扩大。

问:下半年渠道库存的量跟上半年相比有什么样的趋势?

答:全球渠道下半年的出货节奏比上半年肯定要大一些,这个渠道包括户用的光伏、户用的储能,还有工商业分布式。从全年出货节奏来说,上半年库存基本已经到出清的状态,下半年渠道就要正常拉货了,公司在年初就有这样的预判,所以在渠道业务出货节奏上一直控制得非常好,没有什么大库存的积压,都是正常的库存。

问:欧洲大储目前的形势。

答:欧洲大储市场明年可能是元年,第一个是欧洲本土电力市场上的大储,第二个是欧洲辅助新能源并网的市场,第三个是欧洲大的电力企业渗透到其他区域的市场,总体来说,欧洲确实是处于厚积薄发的阶段,今年应该算小试牛刀。

问:公司在国内大储市场是什么战略?

答:公司长期的战略是与志同道合的客户开展优质项目的建设。

问:公司工商业储能业务的售后策略是怎样的?

答:关键点是兑现容量和寿命的承诺,在这一点上我们做的是非常严格的,我们售后最大的一个出发点是要成就我们的客户,让客户能够按照原来的投资回报模型取得相应的回报。

问:公司如何判断逆变器将来可能面临的贸易保护措施?

答:我们看到欧洲发布了净零法案,一是为了实现欧洲碳减排和绿色能源转型,二是希望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吸引相关产业过来,未来欧洲可能会持续提升碳关税,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全球碳排放的转型。美国发布了IRA政策,也是希望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吸引相关产业本地化发展,IRA政策补贴两个端,一是投资端,无论是光伏还是储能的投资,都保底补贴30%的投资税,如果满足本地化,再多加10%,如果再满足其他的要求,比如说社区的要求可以再多加10%,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新能源投资。 二是制造端,制造端的补贴对于动力电池的政策是相对明确的,但是对逆变器、储能还没有详细的政策,可能是一事一议的,所以我们也会关注最新政策变化,持续推进本地化,开展全球制造布局。

问:IGBT模块供应的情况。

答:IGBT今年整体大有好转,特别IGBT单管,普通的单管现在供应宽裕,但高端的单管IGBT现在还是不够的,国产的IGBT模块发展非常快,学习能力很强,模块到明年下半年可能也不再紧缺;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参与单位名称参与单位类别参与人员姓名
东吴证券证券公司曾朵红
华福证券证券公司邓伟
海通证券证券公司徐柏乔
财通证券证券公司张一弛
长江证券证券公司曹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