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国产芯,铸团队梦,圆中国情。8月18日,锴威特登陆资本市场,迈上发展新台阶。
【资料图】
“半导体是我的爱好,早期的爱好变成了专业,专业变成了从事的职业,职业变成了现在的事业。”锴威特董事长丁国华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热爱,帮助他克服创业的困难,一路前行。而面对半导体行业的“摩尔定律”,丁国华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积极应对。
与半导体结缘
说起丁国华与半导体的缘分,不得不提起半导体收音机。中学时,班主任利用业余时间组装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令丁国华印象深刻。“当时在农村,能装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丁国华回忆称,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就选择了半导体专业。大三时,更是自己组装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丁国华和半导体的缘分,也由此越来越深。
大学毕业后,丁国华就职于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并于1998年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一干就是20多年。2015年,锴威特正式成立。
回顾8年来的又一次创业经历,丁国华颇有感触。他记得,初创期公司是在张家港国泰北路留学生创业园,只有200多平方米的面积,生存还成问题。当时研发急需资金,当地政府的帮助让公司解了“燃眉之急”。此后,公司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从硅基向碳化硅基拓展,并在功率IC方面,从客户定制化向自主系列化延伸开发。把握好了两大转型,公司产品逐渐丰富了起来。
2022年下半年,锴威特再次搬迁。实现了从一间房到两层楼、再到一栋楼的显著变化,公司发展提速,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得以更好地保障。“公司建立了服务零缺陷的目标,让合作伙伴‘睡得着觉,睡安稳觉’。”丁国华说。
“上到天,下到地,深到海。”丁国华这样形容现在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如今锴威特的产品渗透千行百业,助力多个行业的发展。
做“常胜将军”
“我们这个工作,就像天天在高考,一天考不好,就出局了。”丁国华表示,半导体行业有“摩尔定律”一说,指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18个月左右会翻番,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延续下去。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功率半导体的技术和材料不断地演变,从业者一直在寻找解决平衡的最优解,包括功耗可靠性和功率密度之间的平衡,性能、体积和成本的平衡等,平衡决定着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路线,如何平衡多方因素,是业内人士首要面对的挑战。
“锴威特组建专业团队,持续跟进研究一代、二代、三代半导体的产品技术,把握已经产业化和未大面积应用的技术路径,不断自我颠覆。”丁国华表示,锴威特始终在不断自我革命,迎接挑战。
“技术只有转换成生产力,企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领跑行业。”丁国华说,公司主动走近客户,第一时间了解客户诉求,帮助其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同时,提前规划、提前研发,与客户和市场共成长。
企业的发展要长期可持续,丁国华认为:首先要选对赛道。高新技术行业具有高成长性。公司要找准自己的特色,做精做深。其次,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具体到半导体行业,就是要不断提高集成度和供货能力,逐步缩小产品体积。在企业发展经营的过程中,坚持“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最后,公司还要有将军般谋篇布局的能力。半导体行业细分领域众多,行业内也存在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公司布局几条重点赛道,持续发力,确保始终有一条路径可以撑起公司的发展。
踏上新征程
“我们就是高科技农民工。”丁国华笑称,他把8年创业比作“农民工闯天下”,这是一个负重奋进、勇于吃苦、善于吃苦的过程。“然而,登陆资本市场后,企业就像驶上了高速路,各项事业飞速发展。”
锴威特重新梳理了企业的组织架构,进一步规范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绩效考核等管理流程和制度,在提升公司竞争力的同时,节省开支、开源节流,以期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据了解,公司本次上市募集资金多数都投入于半导体产品的研发中,包括智能功率半导体研发升级项目、SiC功率器件研发升级项目和功率半导体研发工程中心升级项目。
面向未来,锴威特将继续专注于功率半导体的设计、研发与销售,聚焦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和高可靠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光伏能源、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布局,展开产品系列化及下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延伸。
在功率MOSFET方面,公司将开发适用于智能电网的超高压产品系列,进一步提升器件功率密度,降低开关损耗,不断拓展产品在工业控制和高可靠领域的应用;在SiC功率器件方面,公司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应用等领域,展开产品系列化研发及可靠性改善提升的研究,不断丰富产品系列;在功率IC方面,公司将在高可靠、安防等领域等实现产品系列化开发及规模化量产。
“锴威特是一个创新创业、做强做优、做好做精的平台。”丁国华说,登上资本舞台,集成资本力量,把资本和技术相结合后,锴威特将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审读:朱建华监制:浦泓毅签发:潘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