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频道 > 财经要闻 > 详情
[浦东]竹园小学:张杨|送课入校 赋能科学立体学习空间 上海科技馆为小笋芽带来不一样的科学体验课-全球实时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   2023-04-23 21:41:27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级深入,学习空间的打造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始终是我们研究的主线。如何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生成无限的学习资源、如何在校内学习的基础上拓宽校外学习的空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走出去”、“请进来”,小笋芽的学习空间从平面走向立体。

作为上海市科技馆示范校之一,竹园小学一直与上海科技馆在课程资源的共享和课程建设的实施上有着密切的馆校合作关系。基于实物、PBL项目式、场域情境式等学习理念,提升了教师利用场馆资源开展教学设计的能力,也培养出一批具有探究学习能力的学生团队。


(资料图片)

4月21日,新一期的馆校合作课程在张杨校区四楼多功能教室开启,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携授课团队一行十多人“送”课入校,和小笋芽们共赴一场科学之约。张杨校区负责人范君英老师、课程创新中心主任鲍蓓蕾、副主任杨峥,张杨校区全体科技领域老师一起参与。

感受“结构的力量”

科学展演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为了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科技馆的授课老师和我们的自然老师做足了课前准备,结合自然学科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桥”这个单元学习,以桥为线索,通过开展搭纸桥、纸桥承重比赛、画桥等一系列活动,同学们在“看看、做做、想想、玩玩、讲讲”中了解桥的跨越功能与承重功能。

活动现场,科技馆的演示老师们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夸张诙谐的动作吸引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现场不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笑声、欢呼声。展演老师运用生活中的道具,为大家揭秘了隐藏着结构的奥秘,告诉大家不同的结构赋予了一张卡纸不同的承重能力。瓦楞结构、三棱柱、六棱柱、圆柱等结构,究竟哪种结构赋予了桥更为惊人的力量?如果有20个纸制的圆柱在一起,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从一张桌腿的承重、到一个同学的承重、再到现场一位老师的承重,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不同的结构所能承受的重量”,所有结论的产生,都是在一次次的实验印证下产生,既拓展了同学们对桥的不同结构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结构设计探究的兴趣,与自然课中的学习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也深刻地体验到了科学的严谨。

倪闽景馆长全程参与,看到同学们精彩的表现不禁啧啧称赞,在和三(1)班的刘懿瑄互动的过程中,倪闽景馆长被小女孩呈现出的大方自信、热情幽默深深感染,还亲自为她送上了科技馆的定制奖品并树立了大拇指。

体验“水主沉浮”

现场授课丰富科技学习资源

什么是浮力?浮力有什么作用?浮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都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内容,自然老师先在自然课上带领大家进行了学习,使同学们对形成初步的科学知识架构。

活动现场,科技馆团队的老师为同学们设计了本单元的拓展学习课程,围绕着“水”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同学们四个一组,临时组建的学习小组成为了工程小组,一场以“水主沉浮”为主题的课程学习由此拉开序幕。授课现场,倪闽景馆长和范校长全程参与,时不时走进同学们的研究小组,了解大家的设计意图。

如何使一张纸承受最大的重量?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同学们在现场授课的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手中现有的材料——一张A4纸,随机折成大家心目中的“船”,唯一的要求就是看谁的船能承受的小弹珠更多。同学们围绕着手中的这张普普通通的白纸开始研究起来,有的折成了一艘小船,船身中可以放的弹珠有限;有的想到了“面积”这个概念,把白纸的四周用回形针别住,能放的弹珠明显多了起来;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船,大家沉浸在这一场“水”和“船”的研究中。

请你设计一艘能承受最大重量的船?

在这个环节,对同学们的学习挑战更大了,因为有材料的限制,大家除了需要考虑船的承重之外,还要考虑船的材料、美化、成本等问题,自选材料设计制作一艘纸船,并来比一比哪组的小船能够装载更多的货物。

为了创造出最强纸船,同学们需要在理解浮力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知道浮力在液体、气体中存在的形式,了解影响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影响因素,学会测量、记录基本尺寸甚至更复杂的尺寸,学习简单的控制变量法,对数据进行简单总结。在制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吃准概念,领悟原理,个个参与,人人动手又动脑,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不一会儿,一艘能装载更多货物的小纸船诞生了。

从观察到的现象理解物质的结构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感受表演中流露的科学情感。兴趣盎然地思考“结构的力量”;在“水主沉浮”中深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大胆探索科学实验现象,发展探索精神。同学们在趣味性、创造性和探索性的活动中,享受科学实验带来的快乐。

打造立体学习空间,呈现丰富多彩的科学领域学习资源,营造沉浸式学习场域,这一次深度牵手,为小笋芽的科学之旅开启新征程。